风水,"信则有,不信则无"吗? |
常有人说"信则有,不信则无"。这种说法可能是源于对佛教的理解。
唐高宗时,印宗法师正在寺内讲解《涅盘经》。当时风吹而幡(幡,旗帜)动,两个僧人就争论起来,一个说是幡在动,一个说是风在动。这时,刚好有一个外来的流浪僧人听到了两人的辩论,就说:"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而是仁者心动"。 两僧觉得很有道理,就禀报了印宗法师。印宗一听,知道来者一定不是凡人,就请他登上法座说法。该僧人说法,语惊四座。这天晚上,印宗把他请到自己的房间里,说:"我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南传了,莫非你就是他的传人?"这名流浪僧人答道:"正是"。于是取出袈裟,金光灿灿。印宗拜倒在地,并拜其为师。这位流浪僧人就是被后人称为禅宗第六祖的慧能。
佛教是一种信仰,"信则有,不信则无"。无论是风动、幡动还是心动,关键在于你信不信,信"佛"信"禅",你就可以认为是"心动";不信佛,不信禅,你既可以认为是幡动,也可以认为是风动。
慧能的"心动"理论,把人体接受"风吹幡动"这个自然现象的过程认为是大脑主动地感知的过程,其最终指向是"存在就是被感知",如果没有被感知则认为不存在。显然,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。
唯心主义不是错误,--我们思考问题不能简单到一听唯心主义就打个大叉的原始思维状态。慧能大师所强调的是动心,是仁心、佛心、禅心,是让人相信佛的存在,即佛在心中,--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,并不妨碍慧能成为佛教大师,无论如何,慧能仍是值得尊重的。
用这种观点看待风水并不妥当。因为风水是一种客观存在,信亦有,不信亦有。没有被感知,亦同样存在。
我假说几种房屋建筑的情况,用以说明风水存在的客观性,同时也是让朋友们去考察、验证。
--一座带有小院落的独栋别墅,大门(不建大门而只是留个栅栏入口,也应同样视为大门)开在东南角,别墅建在西北角,正西又建了一个小房(如图)。那么,该户人家入住后第一胎生女孩的几率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,即使不受计划生育影响,两、三个女孩以后才能生男孩,而且只生一个男孩儿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大门开在东南为巽卦,主房建在西北角为乾卦,主房与大门配成的卦象就是天风姤,颠倒八卦符号就变成风天小畜(如图)。姤字为女旁,应先生女;小畜也表示蓄养女孩子,此其一;其二,以风水九星论,主房与大门配成祸害禄存星,五行属土,是颗阴星。阴星高大,就表示阴性气场活跃。男为阳,女为阴,当然女孩子先到。《阳宅爱众》认为"禄存高大丁难盛",丁是指男丁,还是先生女孩儿。其三,正西小房与大门构成的星座为六煞文曲星,五行属水。常说"女人是水做的", 水星就代表女性,还是会先生女。
这里意在说明风水会诱导人的生育倾向,没有重男轻女的含义。
--坐南朝北的写字楼,左右前方各有一栋高楼(如图),两高楼之间是写字楼的狭窄通道。那么,这座写字楼就算不上什么好风水。假若这条通道走到楼前又向左或向右拐弯儿,那就更麻烦了,几乎有几分凶相。在这座写字楼上办公的企业或者不管什么单位,大都会逐渐败落,或许在鼠年或马年还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。
这是为什么?写字楼前的通道占位坎卦,坎为水,坎为北方阴水、冷水。若通道向左或向右拐弯儿了,通道就变成了"箭",拐弯儿的地方就成了"跪"字路。假若写字楼前方的左右两高楼相距很近,两高楼之间的空间又变成了"立刀煞",寒风吹来,直接冲击写字楼,就像一人立于风口浪尖上,你能坚持长久吗?这是其一;其二,写字楼前面左右两楼分别居于乾卦位和艮卦位,《金锁玉关》认为:"六白一体砂,上中时败家。老父心无主,行事乱如麻",六白就是西北乾卦位,高楼就是砂,老父就相当于企业或单位的头头。头头做事像一团乱麻,能兴盛起来吗?"八白砂完全,凶现在三元。行为都不正,是非多缠绵。穷郎与乞丐,到处惹人嫌"。八白就是艮卦位。此处建有高大的楼房,而对于写字楼上办公的人来说,是非缠绵的事儿就很多,大概谁都不愿意长期呆在这里变成穷郎和乞丐吧。
--东北、西南走向即斜向的公路,其两旁常常规划企业用地。由于公路的斜向,企业用地往往会形成不规则的形状。对于不规则地形,着实需要费一番心思。若规划得当,则未来一派繁盛;规划不当,就有可能走向败落,直至破产。假若为公路西侧用地,就可能缺少一个东南角。中国人很讲究方方正正、四平八稳。象这样有缺陷的地形该怎么办呢?我用两种图形说明因剪裁设计不同的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其一,企业厂房等房屋建筑大都规划在西方、北方(如图A),大门留在东南方,这个企业很快会败落,超不过五年。
其二,企业厂房等房屋建筑仍是规划在西方、北方(如图B),大门开在东北方,这个企业会逐步走向兴盛。
我们从风水的角度寻找一下"为什么"。
在这块地的中心即太极点放罗盘就会发现,房屋建筑所占的卦位为坤、兑、乾和坎的一部分。从图A可知,坤卦与大门巽卦组合为五鬼廉贞星,兑卦与大门组合为六煞文曲星,乾卦与大门组合成祸害禄存星,坎卦与大门组合为生气贪狼星。五鬼、六煞、祸害都是凶星,唯有一个生气是吉星。凶多吉少,阴气盛而阳气衰,坏人掌权,好人必然受气。这样的环境能兴盛吗?从图B看,大门开在艮卦位,与坤卦构成生气贪狼星,是春天的象征,有发育万物的拓展力;与兑卦构成延年武曲星,是和谐的象征,诱导内部的团结合作、积极进取精神;与乾卦构成天医巨门星,是收获的象征,钱财广进,八方受益。这样的企业不会倒台,一定能开拓进取,不断走向辉煌。从地形看,缺了东南角。若大门开在东南巽卦位,艮卦代表的东北角就凸出来了,艮卦是绝命破军星,绝命凶星大了,企业就会走到绝路上去。而大门开在东北艮卦位,东南角巽卦位收缩变小了。巽卦对于艮门来说变成了绝命凶星,凶星小了,凶恶的气势就没有了,企业当然也就能发展起来,道理就是这么简单。
--三、四口之家,独有一栋三、四百个平方的别墅,人少房多,空空荡荡,带给家庭的不是兴盛,而是渐渐的萧条、冷落;农家四合院,三、五间北房,东南角开门,为了出入的方便又在西南角留小门,遇到马年有大凶,甚或关乎到人的生命;楼房临近立交高架,高架又处在上坡或下坡处。从室内向外看,有斜线切割之感。那么,逢到"犯太岁"的年份即高架所在的方位与流年相一致或者相对冲时,其年有祸殃;公路拐弯儿形成一条长长的弯弓弧线,大凡在弧线内侧的"家"具备了兴旺的条件;而在弧线外侧的企业,多数会倒闭、破产……
仅举以上数例现象,供诸位朋友理解、体会并验证风水客观存在之一斑。
回到本文的题目上来,信则有,不信则无?非也!信与有、无,本来并不完全相关。信与不信,是意念性的心理活动,而有与无,则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,包括那些看不见、摸不着的潜物质,同样是物质存在。
心理意识不能决定客观存在,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哲学常识。"信则有"的东西,可能是存在的,也可能是不存在的。"不信则无"的东西,可能是真的没有,也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,不因"不信"而不存在。比如小院别墅模式的家,开东南大门,正西再建小屋(如例一),其头胎一定生女孩。这是被无数实例证明了的确实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现象,信与不信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。看起来如此的家庭房屋结构与生男生女没有必然联系,而得到的却是"有"的结果。这种"有",是看不见、摸不着的"气"的相互生克作用而最终凝聚为阴性物质的结果。阴性物质凝结,就会生育女孩儿。《说卦》说:"巽,一索而得女,故谓之长女"。索,就是求索,阴阳精媾。阴性的气势超过了阳性气势,就生女孩儿。
那么,这种"气"是怎样凝聚的呢?作者根据自己的多年风水实践的理解,作些鄙俗的解释,也可能不管怎样解释都不能完全让人信服,因为当今的人们常常会以科学的眼光评价事物,动辄就辨析是不是科学。大凡不符合科学的就打入伪科学的冷宫,或者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,如此而已。
--如上小院别墅,东南的大门占据八卦的巽卦,正西的小屋占据兑卦。巽卦与兑卦的"气"(卦气)都属于阴性,阴气盛就是阴性物质活跃,阴气盛而阳气必衰,所以,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,生育女孩的机率高。
或问,在这个小院落里,别墅是主房,高大而有气势。而正西的小屋只是辅助性的小屋啊。按照风水"九星"理论,居于西北角的别墅主房被称为祸害禄存星,五行属土。这个星座是阴星,"禄存土星丁不盛",男丁不兴盛,生男孩儿的机率就不高。加之居于正西兑卦的小屋为六煞文曲星,五行属水,也是阴星,更助长了阴性物质的凝聚。所以,这样的别墅结构得出一个结论,女孩多而男孩少。
有人说,风水是前人经验的总结。此说有道理,可能是从无数的房屋结构模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,是归纳、类比的结果。此说也只能是自圆其说,是不能用科学加以解释而不得已采用"拿来主义"的理由。笔者并不赞同"经验总结说"。
那么,究竟该怎样解释这种风水的客观现象呢?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人文老祖伏羲氏的"仰观俯察"上来。
《系辞》曰:"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"。伏羲观天象、看地形,把天地看作一个统一体,而且"通神明之德",把一家一户的房屋建筑与八卦、阴阳、五行等联系起来了,与北斗九星联系起来了,岂不是"类万物之情"吗?伏羲氏生育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(见伏羲女娲的故事),也承担了让我们怎样活下去的社会责任,如他画了个离( )卦,后人"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,盖取诸离",即从离卦的卦象符号中学会了织网捕猎、打渔;画了个益( )卦,后人"斫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益",即从益卦的卦象符号中学会了耕地、除草、种植百谷的本领等,解决了吃饱肚子的生存问题。同样,他"类万物之情",让后人比照北辰九星建造房屋,趋吉避凶,解决了风水问题,提高了我们的生存质量。
或许有人认为伏羲是神话中的人物,用今天的思维不能建立起时空的链条,也自然不会相信风水客观存在的必然。若如此,那就"信则有,不信则无"吧。
即便如此,风水与迷信、伪科学同样风马牛不相及,因为信与不信,是思想、精神层面的文化认知,如是而已。
|